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11月27日下午,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以及《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和《论教育》”,党委书记荆晅主持会议,副校长张晓,党委常委、副校长耿焕同,保卫部部长左克军,团委书记包慧君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作重点发言,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濯,教师工作部部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纪河作交流发言。学校第三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会。
荆晅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指引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重大发展和突破,更标志着以这一思想为代表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建立了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推动全党筑牢思想之魂、夯实理论之基,才能确保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荆晅表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持续推进、常学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要进一步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悟、知行合一用。荆晅结合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表示,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全校上下要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思维的重要论述,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着眼于学校发展大局,打破部门、学院间协同发展的壁垒,打破各自为战的藩篱,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二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把理论学习作为精神追求,不断向各领域各方面深化。三要推进学思用贯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江苏人民的生动实践。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学习贯彻融入思想理念和实践行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教学、科研、竞赛等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营造优良的学风、教风,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要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安全意识,全力以赴坚守岗位,加快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荆晅强调,全校党员干部要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思想上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行动上时时自觉遵守、警示检视,把党规党纪刻印于心、校正于行。
张晓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产研融合高质量发展》为题,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推动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加强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型大学产研服务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她表示,学校依托系统办学优势,坚持因地制宜、资源导向、服务地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转化为生产力潜力巨大,一要坚持“三真”原则,深化产研融合。要调研“真需求”,探索高校与产业的契合点;要开展“真研究”,为产研融合注入动力;要解决“真问题”,推动产研融合落地生根。二要发挥系统办学优势,做好信息共享共研。要凝聚合力,促进特色科研协同发展;要加强互动,做好科研共同体生态建设。三要贯通“政-校-企”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重视高水平科技经纪人才队伍培养,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新型高校既是应用研究主力军和又是成果转化生力军的作用,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引入资金链、共享人才链,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耿焕同以《深耕理论沃土 担当育人使命 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毅前行》为题作重点发言。他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一要深耕理论沃土,充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要深刻领会“思想之旗”领航向,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雄伟理论高峰,是指引全面走向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面光辉思想旗帜;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绘宏图,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贯穿体现“两个结合”的集大成者,也是科学运用“两个结合”的理论产物;要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筑伟业,认识到“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这一思想的精髓所在、要义所在。二要担当育人使命,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毅前行。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人民中心,为办好江苏人民的大学提供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支撑;要深化改革创新,筑牢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开放合作平台,在强国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左克军和包慧君领学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第七章“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内容,并围绕党纪学习教育作重点发言。左克军表示,要深刻认识党纪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纪律规矩下积极开展工作,认人、识人、用人,用心、耐心、关心,做事、办事、找事,坚守纪律规矩、自觉履行职责,维护数智创新型开放大学建设发展安全。包慧君表示,要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构建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筑牢思想根基,以更严的纪律约束自己,知敬畏、明戒惧、守底线,负责、守责、尽责。季海菊在重点发言中表示,一要正确理解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认识到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思政要素同向同行的合力。二要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坚持学科引领、课程引领、队伍引领和制度引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杨濯和纪河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以《学好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和《数字变革 大学更加开放》为题作交流发言。
聚焦时政热点 共话江苏——校长丁荣余为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我校师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活力与动力,11月18日,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在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堂思想深刻、视野宏阔、内容丰富的“形势与政策”课。
深度解读,擘画时代宏伟蓝图。丁荣余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题,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切入,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全面解读了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案例,生动解析了党的领导如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大优势,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如何在“新征程”上展现先行示范作用。
破题发力,推动发展加速跃升。围绕“当前全面推动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丁荣余深入分析了江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出,江苏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既是优势,也是责任。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领会好改革意图,把握准改革指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基层创新动力和活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内外深度交融体系、高度重视人口变化、特别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等。
启智润心,激励师生奋发有为。丁荣余以生动的语言和逻辑严密的论证,通过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使“高质量发展”这一宏大命题变得生动具体、可感可触。不仅让师生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更强化了师生们对学校作为“江苏人民的大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他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以平台思维“强锻长板、夯实底板、补齐短板、勇当样板”。
本次课程点燃了我校师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新引擎,进一步推动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走深走实。师生们认为,这堂课不仅丰富了理论认知,更激发了实践思考,为如何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下是部分参会学生的课堂感悟:
环境生态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陆俣晔:此次学习,我更坚定了持续探索、不断求知的决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聆听丁校长的教诲,不断提升自我,为江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商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晁文迪:在丁校长的讲授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王雯: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把个人成长与江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所学,为江苏经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罗新宇:聆听本次课后,我更加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希望自己未来能与江苏发展同频共振,助力江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
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周舟:我们青年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助力江苏经济发展不断贡献青春力量,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
艺术学院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贾薇: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汇聚合力 齐抓共育——我校召开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11月7日上午,我校召开关工委工作推进会,总结年度工作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校党委常委、副书记、校关工委主任牛玉韬,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丽霞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关工委委员、各二级关工委主任和老同志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关工委副主任杨羽主持。
牛玉韬对关工委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代表学校党委向为学校关心下一代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校院两级关工委人员调整后的第一次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工作持续提质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就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凝练特色和亮点,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上级关工委各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学校关工委年度工作任务,坚持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持续培育“一院一品”,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三是加强校院两级关工委工作协作,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性。要持续推进工作协同机制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及时沟通协同,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走深走实。
金丽霞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多年来,学校关工委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原来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活动影响力、贴近广大青年师生的需求等方面下功夫。她从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加强校外合作,拓展工作领域;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工作影响力;开展理论研究,提升工作水平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接下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
会上,校关工委秘书长丁乐声作学校关工委工作汇报,2024年校关工委坚持“党建带关建”,建立健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加强二级关工委建设,基本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对象的全覆盖。调整扩大“银发生辉”志愿者队伍,组建专项工作队,精准对接二级关工委需求。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校院两级关工委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老同志参加校院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助力师生成长成才贡献“银发”力量。商学院关工委和环境生态学院关工委结合自身特色,分别从工作情况、队伍建设、品牌项目、未来重点工作等方面作交流发言。
会议交流期间,老同志踊跃发言,建筑工程学院关工委委员余宁老师指出,做好关工委工作非常有意义,老同志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大有可为。校关工委副秘书长卢福毅表示,因为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愿意在退休后继续为学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束正煌、牛豫星、陈军等老同志畅谈了自己在参与学院活动中的感受与心得,表示参与关工委工作,与年轻人在一起特别开心,也是与他们共同成长,非常愿意继续为学校关心下一带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羽在总结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新一届校院两级关工委第一次工作会议,是开新篇的会议,她就校院两级关工委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站位、服务大局,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发力点,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再立新功,将关工委工作切实融入学院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成长,继承优良传统,推进实践创新,取得实质性提升。三是各职能部门要搭好台、添好柴,为学校关心下一代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汇聚合力、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凤凰杯”教职工乒乓球赛
11月23日,我校第六届“凤凰杯”教职工乒乓球赛在应天校区体艺馆举行。以分工会和退休教职工为单位组成的17支代表队254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丁荣余及其他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活动,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羽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丁荣余校长亲切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巴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我校“凤凰杯”教职工乒乓球赛的持续举办,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他表示,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届“凤凰杯”乒乓球赛组委会为了提高赛事的参与度和观赏性,对赛事做了改革和优化,希望能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激发大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快乐运动、健康生活的理念更加普及。希望全体江开人齐心协力、奋楫前行,把体育运动的激情转化为成就事业的豪情,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团结的姿态、更加拼搏的精神、更加坚韧的毅力投入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中。他向裁判员、各条战线的活动筹备者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并预祝参赛队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和最好赛风赛纪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一天的赛事紧张而激烈。本届“凤凰杯”在组织形式、比赛类型等方面不断完善,在混合团体赛的基础上新增了趣味团体赛,吸引了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其中,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比赛中,各队精心排兵布阵,团结协作,运动员们全力以赴、顽强拼搏,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体育盛宴。各分工会组织的拉拉队热情地为队员们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经过激烈的角逐,商学院分工会代表队、退休教职工代表队、建筑工程学院分工会代表队分别获得混合团体赛冠、亚、季军。建筑工程学院分工会代表队、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工会代表队、机关三分工会代表队分别摘得趣味团体赛前三名。
作为我校品牌体育赛事,“凤凰杯”教职工乒乓球赛以其群众性、集体性和竞技性深受广大教职工喜爱,也为各部门、各学院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本届比赛充分展现了我校教职工团结协作、昂扬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了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励广大教职工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为建设数智创新型高水平开放大学而努力奋斗!
—摘自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