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职工:徐四海
2013年秋,我校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决定在全国率先举办老年学历教育试点,打通全民终身教育学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我有幸参加了该试点的专业需求调研、选定试点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和参与课程建设、招生、实施教学、组织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答辩、举办毕业作品展和优秀作业审定编印成册等全部工作。
学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组织有关专家为老年学历教育各专业(方向)分别“度身定制”了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的课程包括3个类别、7个模块,各开设22门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员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66学分即可毕业,发给国民教育相应专业和层次的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员同时授予学士学位。
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精心准备,2014年春,本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诗词赏析、摄影两个方向,专科摄影与摄像艺术、汉语两个专业,以金陵老年大学为试点学校,首次招生23名。同年秋新增南通开放大学为试点学校。截至2015年底,两个试点学校在籍学员达到133人,其中70岁以上的占四分之一,年龄最大的86岁。
2017年秋,又增设了本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书画方向,并新增宿迁开放大学为试点学校。截至2020年末,三个试点学校三本两专累计招生506人。现已有近300人完成学业,其中2018年毕业120多人,为历届毕业学员之最。
首届毕业学员、诗词赏析方向张焕国入学时已86岁高龄,经过两年半的刻苦学习,88岁顺利毕业,成为中国最年长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士。2016年9月,张焕国被遴选为江苏省全民终身学习“百姓学习之星”;10月,又被遴选为全国十大全民终身学习“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其先进事迹在《中国网》《央广网》《中国之声》《东方网》《南报网》《南京日报》等6家央媒和十多家地方媒体广为报道。
首届学员、诗词赏析方向许荷生81岁入学,83岁修满学分。他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年人经历了大半辈子风雨,思想认识和情感世界更加深化而理性,在审美取向上与古人在诗词中展示的意境特别容易产生共鸣。每读王维的《秋夜独坐》诗,在静夜冥思,回首人生,观察社会时,思绪总会无边无际地漫游,有时心潮波澜激荡,有时冷眼静观,有时心境空灵、淡然。……我在晚年有幸参加江苏开放大学老年学历教育试点,在个人生命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一页。”汉语专业79岁的李红彬同学在第十二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获得了金奖。她十分兴奋地说:“没想到自己竟能拿下金奖,是江苏开放大学助我走上了领奖台。”
2017年我校“老年学历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试点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二等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刘英处长2014年6月来我校调研,对老年学历教育试点给予了很高评价。她希望江苏开放大学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把开放大学试点融入政府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科学决策战略之中,提出合理建议、提供实践样本,为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制度性、实践性成果作出贡献。
2016年10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展老年教育”,“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我校2014年即举办的“互联网+老年学历教育”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首创意义,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将会写下浓重的一笔。